5月21日,我院地理优质课大赛决赛于16-310A教室举行。浙江省特级教师、原金华第一中学副校长郭万里,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教师、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楼育林,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吴涛受邀担任决赛评委。
本次比赛分为即兴演讲与模拟讲课两个环节。每位选手正式比赛时长为8分30秒,其中即兴演讲2分30秒,模拟讲课与板书6分钟。
即兴演讲不仅考验选手对题目的深入理解,更反映其知识储备与快速反应能力。2号选手戴奕面对“中美教师教育的差异”一问,引用圣贤孔夫子的教育理念,强调老师与学生间的平等沟通,指出同时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方能共创教育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课应运而生,针对质量良莠不齐的网课现状,7号选手鲍依辰认为即使是线上课程,老师也应展现积极的精神面貌,设计妙趣横生的环节,方能称之为一堂“好课”。
模拟上课环节,选手需要设计并呈现一堂6分钟的微课。这对选手能否灵活地导入课程,图文结合、深入浅出地剖析知识点提出较高要求。案例分析、逻辑推理、小组讨论……每位参赛选手的课堂风格迥异,为地理课堂增添意趣。8号选手陈杭欣巧妙地将课程与时事热点相结合,通过介绍冬奥会赢得最多奖牌的“峡湾王国”挪威,引出课堂内容——冰川地貌。同时,陈杭欣还设计了精妙的板画,形象生动地解释了U型谷与V型谷的区别。
9号选手孙昊勤设计的课堂活动妙趣横生。她以“发现身边的地理之美——天空色彩收集活动”为切入点,激发同学对于天空色彩变换的好奇心,从而为“大气的散射”这一知识点的讲述作铺垫。孙昊勤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仅积极邀请同学回答问题,对其回答做出肯定与补充,而且通过实验教学引出学生的疑问,从而更好地答疑解惑。
17号选手吴含颖注重教姿教态和眼神交流,吐字清晰,重点突出,语调抑扬顿挫。她以桂林山水引入喀斯特地貌,不时抛出 “桂林地区典型喀斯特地貌的自然成因有哪些?”等疑问,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调动起课堂的氛围。其课堂内容富有条理,环环相扣,不仅厘清知识点,更引用徐霞客“遥望东界遥峰下,峻峰离立,分行竞颖”的诗句,极具人文气息。
郭万里老师对参赛选手自信大方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强调地理教师要重视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整合。他鼓励同学们多阅读地理相关书籍拓展知识面,授课内容不要过分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将理论知识置于实际、实地。在制作课件时,将图与知识点置于一页,互相照应,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此外,郭万里强调板书的重要性,他指出板书是一堂课最本质的部分,需要练好字、精心设计,使知识点结构化以帮助学生理解。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选手们在比赛中的表现各有所长,充分展现我院师范生自信大方的教姿教态,以及地环学子知识储备的宽度和广度。“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愿场上的选手以及所有在教学路上勤恳迈进的地环学子,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在地理教育之路上勤耕不辍、砥砺前行!
获奖名单
一等奖
陈杭欣 孙昊勤 吴含颖
二等奖
叶林森 鲍依辰 赵越 戴奕 叶怡杉 张滢
三等奖
江灵欢 陈佳钰 张庆浩 王俊翔
张佳棋 钱静 忻莹 王梦蝶 白勇勇
优胜奖
杨宇婷 潘佳晨 徐媛 张可欣 周慈真 黄忻迪
田再洋 赵若希 徐恺恒 周钰铃 徐悦 蔡谨微 陆盈怡
文字 | 吴子萱
图片 | 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