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委部署要求。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
学院党委副书记陆梅芳主持会议。陆梅芳指出,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和“浦江经验”20周年。“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并带头下去接访群众形成的好做法,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要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蕴含的大兴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改进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坚持深学细悟,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理论精髓、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院党委委员、环科系主任孙法迁认为,在过去的20年中,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科学路径。事实证明只要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发展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干,我们一定能克服环境污染问题,完全能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一名环境专业老师,“千万工程”为我们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和素材,我们要以学习“千万工程”为契机,找准契合点,积极作为,主动出击,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自己贡献。
学院党委委员、地理系副主任解雪峰认为,“浦江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将信访工作由下而上变为由上而下而逐渐形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芽和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积极主动作为,优化工作作风,对标校院发展目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能够俯下身子深入到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当中去,主动了解师生的需求,倾听师生的声音,为师生排忧解难。
环科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洪华嫦认为,“浦江经验”告诉我们,要通过下访到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去,在群众意见的中心去锻炼作风、提升本领,真正做到把工作落实下去。我们要从坚定地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全面系统准确把握“浦江经验”的内涵实质和时代价值,切实增强弘扬践行“浦江经验”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作为领导干部,一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以人民情怀开展群众工作。
学科地理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杨明坤认为,“千万工程”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作为一名学科地理的研究生,一是增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二是坚守人民立场,落实好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做好党员先锋岗,支部党员定期开展交流讨论,及时落实解决大家反映的问题;三是将“千万工程”的经验案例入脑入心,结合自身实际做出行动,尽我们所能为社会发展建设贡献力量。